重视《齐民要术》研究

关键词:     2036-01-01 00:00:00           浏览数:

重视《齐民要术》研究

推进hg90992体育农业史教学、科研与知识普及

 齐民书院名誉院长     程玉海


        加强我国农业史、农业典籍研究和知识普及,是农业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作为当代合格的农业大学毕业生,不仅要具备优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,同时还应对我国悠久而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,具备一定的中国农业史基础知识,知道西汉《氾胜之书》、东汉《四民月令》、贾思勰和他的《齐民要术》、元代的《农桑辑要》、元代东平人王祯和他的《农书》,即《王祯农书》,明代徐光启的《农政全书》、清代《授时通考》等农业典籍知识。这既是农大学生区别和优越于其他大学生的独特自豪之处,也应该是自己学问的优势之所在。
        学习、研究、普及农业史知识的重要任务之一,就在于研读《齐民要术》,并使其成为hg90992体育教学、科研和科普工作的新亮点,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新的增长点。
(一)
        hg90992体育所以把研究《齐民要术》作为重要任务,首先在于这部巨著采用和传承了我国后魏之前近200余部农业典籍和文献的重要内容。
       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,同时也是世界古农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。考古发现已证明,我国先民在万年前已会种稻,这在广东英德、湖南道县的考古发掘中已得到证实。著名的河姆渡遗址,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发现:早在公元前8000年—7000年间,河姆渡先民不仅已种植水稻,而且已有库存和可以酿酒的富余稻谷。
        从上古五帝到汉晋之前,无论是“禅让制”,夏、商、周奴隶制,还是秦、汉、晋封建制,均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。学界认为:“中国农业有万年以上的发展史”,“17世纪前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一直居世界前列”。
        在我国悠久而漫长的农业文明进程中,不断产生着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,产生了许多许多记载农事的“农书”。但是,不断发展着的农耕社会,不断被一次又一次的战火所打断,众多的“农书”也被战火和王朝倾覆所湮没,许多农业典籍已经失传。今天,我们所能看到的《氾胜之书》、《四民月令》,就是整理《齐民要术》中对两书的摘引内容而独立成书。
        贾思勰创作《齐民要术》的原则之一,就是“采捃经传”,即选录、采摘、引用古籍和文献中,同农业生产、生活相关的农业技术、方法、农耕思想、文化、政策等内容。有人统计,《齐民要术》选录了200余部典籍的内容,因统计方式不同,还有185部、157部说,但无论哪种说法,有一点可以肯定,那就是它大量选录了之前的典籍和文献,我们今天能看到的许多典籍,正是通过《齐民要术》的摘录和采用,而被保存和流传下来。
        由此可见,《齐民要术》应是后魏之前农业典籍和文献集大成之书,是我国现今保存最早、最完整的一部农业巨著。
        后魏至今已有1400余年,在这一过程中,我国记载整理农业科技的典籍仍不胜枚举。后世有“八大农书”、“六大农书”、“四大农书”等之分,但无论怎样划分,《氾胜之书》、《齐民要术》、《王祯农书》、《农政全书》都必不可少。然而无论《王祯农书》、《农政全书》,还是后魏之后的其他综合性“农书”,无一例外都是在《齐民要术》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,后世不仅把它作为“农书”的典范,而且在体例和方法上,无不遵循和仿效。这一方面说明,在十九世纪西方实验科学传入我国前,以《齐民要术》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科技仍然不断向前发展,并深深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进程。同时,从农业史典籍和农耕文化传承的角度上说,《齐民要术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“承上启下”的关键作用。[page]
(二)
        《齐民要术》影响深远,作用巨大,可它的作者贾思勰,却没有在当时的史书、文献中留下任何记叙和记载。学界公认,除《齐民要术》原书、原刻本卷首自序上的题称:“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”这十个小字外,其它诸如他本人的传记、事迹、生辰年月等信息,均“一纸空白”。
        后魏是北魏及此后分裂的东魏、西魏的总称。公元386年,鲜卑拓跋珪创建了北魏,建都大同。公元439年,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,迁都洛阳,同南朝刘宋政权形成对峙,史称“南北朝”。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、西魏,后被北周所统一。为区别曹魏,北魏、东魏、西魏统称为后魏。
        后魏高阳郡治在山东淄博临淄一带,又说山东寿光东南一带。据此,一般认为,贾思勰为山东寿光人,《齐民要术》应成书于北魏末年。
        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,是我国长达360余年的大战乱、大分裂、大割据和多国并存时期。北魏统一中国北方,使这里获得了难得稳定的时机,以治理战乱创伤,恢复农耕,休养生息。太守出身的贾思勰正是在这种形势和背景下,深思民之所苦,深知民之所求,这位儒学太守,以强农固本、急民所需的满腔热情,把此书取名为《齐民要术》,他本人特意引注说明:“齐,无贵贱,故谓之‘齐民’者,若今言平民也”。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下,“要术”即“重要之术”,指谋生的重要方法,用通俗语言表达,就是平民百姓谋生致富的重要方法。
       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,此书以重农、兴农、发展农耕为第一要务。在此基础上,他充分表述了关于“国以民为本、民以食为天”的,传统的“国本”与“农本”的思想。在他撰写的序中,他浓笔重墨,挥洒成章,集中论述了重农、兴农,方可丰衣足食、富国强兵、安民教化的传统重农思想,书中字里行间也洋溢和闪烁着这一思想的光芒,并处处彰显着撰写此书的目的。
        本书开篇即指出:“舜命后稷,食为政首”。随之又引用圣君贤臣的名言说明这一思想。如“一农不耕,民有饥者;一女不织,民有寒者。”“仓廪实,知礼节;衣食足,知荣辱。”他固守了孟子“君轻民重”的民本思想,主张:“食者民之本、民者国之本、国者君之本”。他认为:“故人君上应天时,下应地利,中用人力”。他强调:“为治之本,务在安民;安民之本,在于足用;足用之本,在于勿夺时(指不要占用农时,不要无节度不顾农时的使用徭役)。”为此,他的结论是:“未有能摇其本而靖其末,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”。
        他反复强调,发展农业,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意义,他借西汉晁错、东汉刘陶的话指出:“珠玉、金银,饥不能食,寒不可衣。”“民可无货(指金银珠宝),不可一朝有饥,故食为至急。”“故明君贵五谷,而贱金玉”。他用曹植的名句,更加形象指出:“寒者不贪尺玉,而思短褐(he);饥者不愿千金,而美一餐 ”,意为受冻的人,不贪图一尺长的美玉,而最想要一件粗布衣;挨饿的人最想得到的不是黄金,而是吃一顿饱饭。
        他力倡节俭,认为好逸恶劳、花费无度、奢侈浪费,就会灾祸不远。强调“人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力能胜贫,谨能胜祸”。
        严格的说,贾思勰属于我国传统重农学派中人,但他并不反对家庭副业和农产品商业化,他虽强调以粮食为中心,但也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,工副业生产。在本书“货殖篇”中,他竟然引用了古谚:“贫求富,农不如工,工不如商,刺绣文不如倚门市。”作为一个重农主义者,贾思勰能有这种想法,不仅难能可贵,而且也说明他面对现实,还是要“实事求是”。
        《齐民要术》论述的这些思想,已远远超出了农业技术的范围,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对国家、社会的政治要求,对农业政策的要求。而这些论述,也恰是农耕文明和文化的积淀和传承。对这些方面的意义,决不能低估。[page]
(三)
        《齐民要术》更大的意义,还在于它系统总结了后魏之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经验,传承创新了农业领域各方面的技术和方法。按贾思勰的自述,此书撰写的原则,就是“采捃经传,爰及歌谣,询之老成,验之行事,起自耕农,终於醯醢(xī hǎi),资生之业,靡不毕书”。即:采摘文献资料,搜索以谚语、歌谣形式传承下来的农事经验,询问请教老农和行家,亲自实践和验证。写作的范围既包括了同农耕相关的耕作、各种生产、栽培、饲养技术,也包括了酿酒、制醋、造酱、制糖等同生活相关的各种生活事项。用今天的话说,就是凡涉农事项,一律囊括。所以,此书几乎包括了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全部“大农业”,其基本特色在于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,及“百科全书式”的展现。
全书十卷九十二篇,序和附加记叙的149个品种,共十一万五千余字。
        卷一共三篇:“耕田第一”、“收种第二”、“种谷第三”。
        贾思勰为何把耕田放在本书第一的位置呢?因为,一年的农业生产是从春耕开始的,春耕既是一年劳作的开端,也是收成好坏的基础。同时,这里所说的耕田,还包括了开荒,增加土地面积。无论对已有土地的耕作,还是开荒增加土地总量,都体现了对土地资源的重视。中国传统的农业理念之一,就是保护土地,所以,把“耕田”放在第一,绝不仅仅是章节安排的事情,而包含着对土地资源的高度重视,体现把土地作为国家和农民之本的传统农业观。同时,此篇还大量论述了耕地的方法。今天,当我们把确保18亿亩土地红线作为国家战略之时,重温我们先祖的土地观仍有重大意义。
       “收种第二”:讲的是种子的选育和种植。此书记载了当时种子选育和种植的方法,特别是详细论述了小麦和谷子种子的选育方法。贾思勰不仅把种子问题放在如此高的位置,更重要的还在于,他突出了种子的“选育”和“良种”的意义,说明1400余年前,我国在“良种”和“选育”方面,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此书所说的“选育良种”的方法和原则,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。
        “种谷第三”:是全书最长、内容最丰富,种植技术和方法讲述最多的一篇。因为,当时中国北方的主粮就是谷子。书中记录和分析了86个谷子品种及特征,根据特征和土地环境,他又进行了适应性种植分类,实际上这就是当时条件下的因地、因时、因环境制宜。同时,本节还详细论述了播种、田间管理、收割仓贮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和要求。
        卷一虽仅设置了三篇,但这三项在当时的农业发展中,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,把它们放在卷一的突出位置上,并加以详细论述,既说明了它们的重要性,也彰显了作者颇具匠心的重视方式。全书的其它篇章,虽没有此三篇论述的如此详细,但总体上还是按照突出生产技术、生产方法、种植原则、制作方法等原则,对每项农事加以论述。
卷二、卷三:以二十七篇的篇幅,论述了黍、粱、大小豆、大小麦、水稻、旱稻等粮食作物,麻等经济作物,瓜、茄子、瓠、芋、葵、蒜、葱、韭、姜等蔬菜品种的种植及方法。
        卷四为十四篇:主要论述了园艺,枣、桃、柰、林檎、李、梅、杏、栗、柿、石榴、木瓜、粟、椒、茱萸等主要果树的苗木选育和种植管理方法。
        卷五为十一篇:论述了主要树木和竹子的种植和采伐。
        卷六为六篇:论述了牛、马、驴、骡、羊、猪、鸡、鸭、鹅等主要家畜和鱼类的养殖技术,包括今天的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两个方面,甚至还包括相马术、相牛术等等。
        卷七、卷八、卷九共二十九篇:论述了与农业生活相关的各种事项,包括了酿造、腌制、粮食加工、贮存、运输、货殖等方法。其许多方法,今天我们仍然在使用。
        卷十论述了一百四十九个“域外品种”,原书为:“五谷、果蔬、菜茹等非中国物产者”。这里所说的“中国”,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“中国”概念有着根本的不同。这里所有说“非中国”,指的是后魏边界以外的地域,包括了江南、漠北、西域等广大地区,所以这149个物种仍属于我们的中国的物种。
        今天看来,《齐民要术》记叙的农业技术,虽主要发生在后魏,即以山东地区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,但由于卷十对所谓“域外”149个品种的记叙,实际等于已涉及到了我国的广大领域。由此,此书还应是名副其实的记叙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。
        《齐民要术》对当时我国农业和涉农事务的分类论述和记载,还造成了一个他本人意想不到的重要结果,即他实际上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传世的较完整的农学体系。同时,此书所记叙和确定的技术、方法和原则,在当时和此后的历史中,也实际发挥了我国第一部农业技术规范的重要作用。所以,此书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估量的巨大作用,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        不仅如此,贾思勰所坚持的验证和实践原则,还决定了此书的科学价值,在它以后千余年间,此书的广泛流传和应用,已完全证明了它的科学性。时至今日,虽实验科学已成为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方法和内容,但此书的影响和参考、验证作用,仍证明它是一部极为重要的科学和技术巨著,所以李约瑟说,它是中国古代农业最全、最合理的农业典范。
        按学界的考证,此书唐代已传入日本,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,现有20余种外文译本,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大影响,发挥着重大作用。学界认为:在达尔文创立“进化论”的过程中,此书曾起到了重要作用。达尔文在《物种起源》中指出:“我看过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,清楚的发挥了选择的原理”,这里所说的“中国古代百科全书”,指的就是《齐民要术》。所以,就其世界传播和影响而论,此书还应是世界农学史上著名的经典。
        综上所述,hg90992体育选取《齐民要术》作为农业史研究的重点,一方面在于贾思勰作为齐国人,此书也是齐鲁文化的辉煌篇章。更重要的方面,还在于它极为重要的科学和技术价值,巨大的历史作用,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。
hg90992体育60余年的办学历史,已造就了较为齐全,并和现代农业科学相适应的办学体系。但是,hg90992体育农业、涉农大部分专业和相关课程,其学科、学术溯源,均要追踪到《齐民要术》。从提高教学、科研水平的角度上说,加强《齐民要术》教学和研究,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        多年来,hg90992体育农业史研究,《齐民要术》研究虽取得了许多成果,但由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,力量较弱,知识普及性教学尚未展开,从而使师生对我国农业史、农业典籍,特别是《齐民要术》的认知水平并不高。所以,推进农业史、农业典籍和《齐民要术》教学、科研和知识普及,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任务。
        为此,2014年校党委决定建立hg90992体育“齐民书院”,以统筹和推进上述各项工作,这一决定既是深化hg90992体育教育教学改革、提升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正确决策,也是实现hg90992体育长远办学目标的战略性决策。

编辑:qinmin

Baidu
sogou